一个个暖心食堂,正悄然演变为一座城市的爱心名片。
“价格和口味都比较合适,我一周差不多来三四次吧。”“每餐大概六七块就能管饱,真的特别好!”……在贵阳市云岩区水东路街道友邻社区,一家200多平方米的社区食堂以亲民的价格、丰富的菜品和贴心的服务,成为附近居民、外卖小哥、快递小哥口口相传的“暖心饭堂”。跟随记者一起走进中天蜜邻社区食堂,探寻其中的幸福密码!
7元管饱 温情“不断档”
“开业前,我们收集了800份居民意见,同时就符合食堂建设的运营补贴、燃气改造优惠资金申请等有关事宜多次协调了市、区部门和燃气集团,并就项目设计运营模式多次和中天公司进行研究,迅速完成选址、建设,今年2月份正式营业。”友邻社区党支部书记、居委会主任张嘉佳介绍道。这家社区食堂价格亲民、菜品丰富、用餐时间灵活,服务辖区居民超万人。
9月3日,中午11点刚过,中天蜜邻社区食堂就散发出阵阵菜香。冒着热气的饭菜被整整齐齐地摆放在窗口的桌面上。“给我来一份红烧茄子、两份米饭,再来一碗鸡蛋汤……”75岁的社区居民老周每天都按时来到这里“打卡”。
展开剩余79%“这里的饭菜荤素搭配有营养,好吃不贵还方便。”老周的儿女平时工作繁忙,以前没有社区食堂时,老周的每日三餐成了儿女们最头疼的问题。每到中午,他们都得匆匆忙忙赶回来为父亲做饭。
今年2月,老周所在社区的食堂正式开业,成功解决了困扰他们多年的难题。“现在我每天都来社区食堂吃饭,孩子们轻松了,也更放心了。”老周满脸欣慰地说。
“我们社区老年群体数量比较大。”张嘉佳表示,随着老人数量增多,做饭难、吃饭难的问题自然随之而来。经过多方考察,社区决定联合物业将食堂建在社区较中心的位置,方便解决周边500户居民的就近吃饭问题。
“我们主打服务‘一老一小’,以小碗菜的形式做好服务。”社区食堂负责人肖豪介绍,在确保菜品质量和分量的前提下,食堂实行分年龄段打折优惠:60岁到79岁老人享受8.9折优惠,80岁以上老人享受8折优惠,确保老人用餐低于市场价,真正让老人吃得放心、吃得开心。
该食堂中餐、晚餐菜品共有12种,十元一份的红烧肉、六元一份的番茄炒蛋、三元一份的清炒时蔬,价格十分实惠。如果是两个老人来吃,15元就能买到4菜1汤,一个人平均7元就能吃饱。而且菜品注重营养搭配,兼顾不同年龄段居民口味。
除附近居民外,这里还特别欢迎新就业群体。“自食堂开业以来,陆续有外卖小哥、快递小哥等过来吃饭。”肖豪说。为更好地服务这一群体,食堂还提供多种便民服务:充气枪解决骑手轮胎漏气问题,免费充电设备、急救药箱、饮水服务、微波炉加热,甚至备好风扇。这座嵌于社区里的食堂,俨然已成为周边群众口中的“人气餐厅”。
智慧运营 菜品“常翻新”
在社区食堂的运营中,智慧与创新同样不可或缺。为了让居民有更好的用餐体验,食堂在服务模式和菜品设计上不断推陈出新。
“本周新菜:秋葵炒肉片、粉蒸排骨、蒜蓉娃娃菜……”每个周末,居民能在水东路街道办事处官方公众号看到下周菜单预告。这项智慧服务帮助居民提前规划用餐,也助力食堂精准备餐。菜单设计充分考虑居民不同口味偏好,既有本地传统菜肴,也融入各地风味。
“我们每周更新菜单,保证菜品不重样。”肖豪介绍,“时令蔬菜上市,我们会第一时间推出。居民都是老顾客,总吃一样的菜会腻。”食堂建立严格食材采购制度,确保食材新鲜。同时,厨师团队不断创新菜品,让居民保持新鲜感。
年轻人偏爱荤菜,老年人喜欢素淡,在此都能找到合适选择。早餐供应粉面,9月起该食堂还增加包点、油条、豆浆等品种,丰富居民早餐选择。这种精细化运营模式,让附近居民都能找到适合的用餐方式。
透明化服务也赢得居民好评。“我最喜欢这里不断推陈出新。”常来用餐的王女士说,“上周粉蒸排骨特别入味,和我妈妈做的味道好像。”食堂还定期收集居民意见,根据反馈调整菜品和服务,真正做到“民有所呼,我有所应”。
安全护航 品质“稳保障”
在社区食堂,安全放心是底线,也是居民最为关注的方面。食堂从食材采购到后厨管理,都建立了严格的安全保障体系。
每天清晨,配送车辆抵达食堂,第一件事是交接检测报告。蔬菜农残检测、肉类检疫证明等材料,都会在公示栏张贴,接受居民监督。食堂建立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食品安全管理体系,确保居民们吃得安心。
“食品安全是我们的生命线。”肖豪称,“所有食材都要提供检测报告,我们实行每日采购、当天制作,确保食材新鲜。”食堂严格把控食材源头。同时,建立食材追溯系统,任何食材都可追溯到产地和供应商。
食堂内部建立严格管理制度:每周卫生检查,严格执行食品留样制度,生熟食品分开存放,冰箱定期清理。“明厨亮灶”工程让后厨操作全程可视,居民用餐时能看到厨师炒菜。此外,食堂还定期邀请居民代表参观后厨,增强互信理解。
11人团队各司其职,3位厨师负责烹饪,7位员工负责洗切配菜和环境卫生。虽忙碌,但每个环节都井然有序。“我们用的都是品牌粮油和调味品,成本虽高,但让居民吃得放心最重要。”肖豪说,食堂还定期组织员工参加食品安全培训,提升服务水平。
如今,该社区食堂日均接待300人次,每天120个座位座无虚席。未来,食堂还计划推出外卖服务和成品菜售卖,让居民可以把“家的味道”带回家。这个200多平方米的空间,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就餐功能,成为连接社区情感的温暖纽带,持续为居民们带来满满的幸福与安心。
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高伟
编辑 罗昌
二审 何欣
三审 胡丽华
发布于:贵州省全国配资最好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