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印度为摆脱对中国矿产依赖,试图自智利、秘鲁获得关键矿产】路透社7月15日报道,#印试图自智利、秘鲁获得关键矿产#据印商工部消息人士,印目前正就自由贸易协定与智利、秘鲁两国展开谈判,印方希望在协定中加入特定章节保证其获得两国的关键矿产供应,特别是铜精矿。
据报道,目前印90%以上的铜精矿需求依赖进口,预计到2047年这一比例将攀升至97%。为确保关键矿产供应稳定,印正积极与贸易伙伴开展合作,力求降低对中国关键矿产的依赖程度。中国生产全球约90%的稀土磁铁的。
在此情形下,印正积极谋划布局,着力增强自身关键矿产的供应能力。印拥有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,稀土储量位居世界第五。目前印正在制定一项新计划以鼓励本地磁铁生产。这一战略调整意在提高印关键矿产的自给率,减少外部供应波动带来的风险,进而推动印制造业及相关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。
️ 引语:铜的危机与全球棋局
2025年7月15日,印度贸易部官员向路透社透露,印度正与智利、秘鲁紧急推进自由贸易协定(FTA)谈判,核心诉求是在协议中加入铜精矿专项供应条款,以锁定长期稳定的关键矿产来源。这一举动直指印度经济的“阿喀琉斯之踵”——当前90%的铜精矿依赖进口,且预计2047年这一比例将攀升至惊人的97%。面对新能源与制造业爆发性增长带来的资源饥渴,印度正以国家意志重构全球矿产供应链。
1. 南美谈判:铜矿安全的生死时速
核心目标:印度要求在FTA中设立“铜精矿最低供应配额”,确保每年从智利国家铜业公司(Codelco)、秘鲁大型矿企获得固定数量资源。此举旨在对冲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和出口限制风险。战略紧迫性:印度2025财年铜进口量已达120万吨,而2030年需求预计飙升至330万吨,2047年更将突破900万吨。若不提前锁定资源,其电动车、电网基建等战略产业可能陷入“无米之炊”。南美筹码:秘鲁计划年内完成FTA签署,成为首个同时与中国、印度达成自贸协定的拉美国家;智利总统博里奇亦于3月率团访印,矿产合作是核心议程。
️ 2. 关键矿产:超越铜的全面突围
印度正构建覆盖稀土、锂、钴的多元资源网络:
稀土自主计划:作为全球第五大稀土储量国(主要分布于安得拉邦、泰米尔纳德邦),印度加速开发钕、镝等永磁体材料,激励本土磁铁生产,直指中国“90%稀土磁铁垄断”的软肋。锂资源破局:卡纳塔克邦和查谟地区锂矿勘探提速,目标支撑500GWh电池产能;同时与澳大利亚签署关键矿产协议,建立国家战略储备库。深海采矿野心:印度已获得国际海底管理局授权,勘探中印度洋盆地75,000平方公里海域的多金属结核矿(含镍、钴、锰),技术试验潜艇“Matsya-6000”深度达6000米。
3. 国内困局:资源诅咒与技术短板
尽管资源丰富,印度矿业仍深陷结构性困境:
开采效率低下:全国1426座矿山中60%为私营小矿,技术落后导致产能利用率不足(煤炭开采洗选业仅69.3%)。环境与政策枷锁:过去十年,奥里萨邦镍矿抗议、贾坎德邦煤炭污染等事件引发社会反弹,环保审批平均耗时3年,迫使政府近期简化“环境许可与生产同意书”双轨制。非法采矿肆虐:卡纳塔克邦、果阿邦铁矿石盗采年损失超10亿美元,政府被迫启用卫星遥感与无人机监控。
4. 全球博弈:关税战与资源民族主义
印度的资源安全面临多重外部冲击:
美国铜关税冲击:特朗普拟对进口精炼铜征收50%关税(8月1日生效),可能推高全球铜价,加剧印度采购成本。新兴出口国限制:印尼、巴拿马等新兴矿产国收紧出口,迫使印度转向传统供应国,而智利、秘鲁的矿产国有化倾向增加谈判变数。中国先发优势:中国通过“一带一路”基建投资绑定南美矿产(如秘鲁Las Bambas铜矿),印度需以技术合作与市场准入换取资源。
5. 未来赌注:国家资本与深海矿藏
为打破困局,印度正押注两大战略方向:
成立国家关键矿产公司(NCMC):效仿石油巨头ONGC Videsh模式,整合海外矿产股权收购、本土加工与储备职能,避免私企“单打独斗”。深海采矿商业化:国家海洋技术研究所(NIOT)主导的“Samudrayaan”计划投入22亿美元,目标2030年前实现多金属结核商业化开采,降低陆上环境冲突。
结语:资源自主的漫长征程
印度与智利、秘鲁的谈判,是其摆脱“资源附庸”地位的缩影。然而,铜矿依赖度从90%升至97%的预测,揭示出需求增速远超供应布局的现实。在资源民族主义抬头的全球变局中,印度能否将“第五大稀土储量”转化为产业实力,将决定它能否成为下一个制造业超级大国——这盘棋局,才刚刚落子。
“铜是新的石油,而深海是我们的沙特阿拉伯。” ——印度国家矿业协会主席在2025年资源峰会上的发言。
全国配资最好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